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又是一年端午至。包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选材、用量、手法都十分考究,广大党员干部当切实掌握包粽步骤——“卷粽叶”“填糯米”“捆粽绳”,包好党史学习教育“意气粽”“底气粽”“正气粽”。
卷粽叶,层层包裹生“意气”。
粽子的清香得益于色绿、防腐的粽叶,一枚蒸煮时不漏粒米的粽子,必须选取一片片青翠碧透、柔韧不破的粽叶来包裹。正如同这包裹粽子的苇叶、箬叶一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然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对本地红色资源的挖掘、整合和优化利用,依托入户走访、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等向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宣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辐射面,带动更多人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强大“意气”。
填糯米,高质填充增“底气”。
糯米作为粽子的主要原料,浸泡蒸煮后变得粘稠饱满,香甜中带着糯糯的感觉,是整个粽子的灵魂。正如同这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糯米一样,要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就必须将党史学习教育做出扎实的效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时期的新任务,把学习党史同解决身边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尽心尽力为民解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开新局面、构建新格局增添干劲和底气。
捆粽绳,棱角分明蓄“正气”。
一枚经受了长时间浸泡和蒸煮后依旧有棱有角的粽子,离不开一条结实的粽绳来保护。粽绳捆绑得越紧,粽子才难以散型;捆绑得越是全面到位,粽米才越不容易散漏。正如同粽子需要粽绳紧扎塑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需要红线底线“保驾护航”。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和践行强烈的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自觉遵守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公德良俗,把爱岗敬业、服务于民作为自己毕生的工作追求,在绳子的捆绑和规矩的制约下紧紧地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恪守清正的廉洁定力不动摇,理直气壮弘扬党的浩然正气。
(来源:共产党员网)